学院召开课程建设交流会
发布时间:2025-04-14 作者: 来源: 浏览次数:
为新建一批具有代表性的、以深度校企合作为核心的高质量工程硕博士课程,2025年4月1日上午,中南大学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在科教楼416会议室召开教学大纲、课程授课内容等的优化与交流会。会议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形式,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副院长王扬、研究生院副院长戴吾蛟、校教学督导专家秦毅红、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黄仁东教授等校内外专家、课程建设团队成员等20余人参会。会议由学院副院长陈爱良主持。
本次会议专家重点点评了一批核心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方式。课程涵盖新能源、储能技术、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包括《算法与复杂性理论》《储能系统工程》《工程管理学》《新能源智慧工厂设计》《新能源与储能工程专论》《能量转换与储存原理》《能源前沿技术案例分析》《产业经济学》等课程。
会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王扬副院长指出针对学院“工学交替”的培养特点,建议大部分课程内容是校企共建、融入企业真实案例,“需将企业真实项目转化为教学资源,提升学生工程实践能力”为后续入企实践提供有效衔接。研究生院副院长戴吾蛟教授建议在教学方式方法中融入思政元素,同时希望老师们能按照研究生院教学大纲的统一模板填写,否则无法直接导入系统。秦毅红教授强调,研究生课程应突出研究性与前沿性,结合前沿工程实践案例,注重拓展研究生思维与能力。课程负责人应该思考如何把课堂知识传授从传统的授课式向项目式学习转变,建议充分利用AI技术对课程进行更新改造。其他专家就区分教学目标与教学要求时指出,教学目标是从知识、能力、素质方面描述学生应达成的状态或水平,教学要求是在目标达成过程中对学生的具体要求。
本次会议是学院深化卓越工程师培养体系的重要举措,为深化新工科课程改革提供了创新思路与实践路径。未来,中南大学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将持续推进产教深度融合,通过构建"教育-产业-科技"协同创新生态,为新时代卓越工程师培养贡献中南经验。
(一审:严智燕;二审:雷小轲;三审:陈爱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