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印度尼西亚卓越工程师学院建设工作座谈会在京召开
发布时间:2025-09-30 作者: 来源: 浏览次数:
9月27日上午,中国-印度尼西亚(以下简称中-印尼)卓越工程师学院建设工作座谈会在北京建国国际会议中心举行。印度尼西亚万隆理工学院副校长Lavi Rizki Zuhal、格林美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许开华、高级副总经理张坤、青美邦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许鹏云、总经理助理Rizky Wanaldi;三一集团亚太大区事业部副总经理李导、中南大学副校长郭学益、副校长黎志宏、研究生院院长孙伟、冶金与环境学院党委书记成琼文、国际教育学院院长湛利华、研究生院副院长沈青川、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副处长陈强、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副院长陈爱良等出席会议,共同围绕学院建设规划、合作路径及未来发展展开深入研讨。会议由中南大学研究生院院长孙伟主持。
黎志宏副校长在致辞中表示,希望借此机会融合中-印尼校企资源优势,以学校“双一流”学科为基石,构建“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培养体系。通过创新模式培养兼具工程能力与跨文化协作能力的卓越工程师,书写“一带一路”教育合作的崭新篇章,为印尼工业化升级与可持续发展注入核心动能,为两国友好合作作出积极贡献。
Lavi Rizki Zuhal副校长在讲话中表示,万隆理工学院高度认可中南大学在工程教育领域的卓越成就。他指出,万隆理工学院高度重视与中南大学的深入合作,期待共同探索符合东南亚产业需求的工程师培养标准。他提到,印尼正处于工业化转型关键期,亟需高端工程技术人才,此次共建学院将为两国青年搭建人才培养、学术交流与职业发展的重要平台。
许开华董事长在讲话中指出,中南大学与印尼政府、格林美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建立的印尼班已培养250余名学生,成为了“一带一路”教育合作的标杆项目。他表示,企业将依托三方共建的“中国-印尼新能源材料与冶金工程技术联合实验室”及其它印尼产业基地,为学院持续提供实习实训支持,推动科研成果转化与人才定向培养,助力印尼新能源产业可持续发展。
陈爱良副院长详细介绍了学院建设方案。学院依托有色金属、轨道交通、医学三个学科链,整合冶金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等一流学科,联合万隆理工学院及相关企业,打造“课程学习+科研实践+产业实习”三位一体的国际学生培养新体系,形成多国多校多企的多方协同人才培养新路径,为中国企业“出海”提供属地国人才支撑。
郭学益副校长在总结发言中指出,“中-印尼卓越工程师学院”项目是教育“出海”的创新探索,是我校已成功打造的“属地国政府-中国高校-中国海外优秀企业”三方协同培养人才模式的升华,需在现有合作基础上灵活调整机制,兼顾两国教育政策与产业需求。他表示,学院核心目标是为印尼培养资源开发领域高素质工程人才,同时依托企业海外产业布局服务中国企业国际化发展,力争将其打造为“一带一路”教育合作的标杆项目。希望合作五方以此次座谈会为起点,完善相关章程制定,细化学位评定、企业协同等配套方案,为中-印尼教育科技合作注入新动能。
此次座谈会的召开,标志着中-印尼高校与企业在工程教育领域的合作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为“一带一路”教育共同体建设提供了实践范例,也将开启两国教育科技深度融合与人才联合培养崭新篇章。
(一审:于顺尧 二审:雷小轲 三审:陈爱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