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首页     EN    
新闻中心

学院动态

当前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学院动态 > 正文

校企联动促创新,产教融合育英才——中南大学博士生赴湖南恒创睿能开展现场教学实践

发布时间:2025-11-11    作者:    来源:     浏览次数:



为深化产教融合,拓展研究生学术视野,提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培养卓越工程师。11月5日,中南大学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组织《新能源与储能工程专论》校企联合课程班的近20名博士生,在课程负责人郑俊超教授的带领下,赴湖南省湘阴县湖南恒创睿能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开展了一场内容丰富、互动深入的现场教学与交流活动。

此次现场教学是《新能源与储能工程》课程体系中的重要实践环节,旨在深入了解行业真实发展动态与技术挑战,突破传统课堂边界,使学生直面产业一线,提升学生工程观与创新意识。作为一家专注于锂电池回收、梯次利用及再生利用的高新技术企业,湖南恒创睿能公司为本次教学提供了优质的实践平台与专业支持。

在企业技术人员汤林波博士的引导下,师生们深入生产车间与技术中心,实地观摩了从废旧电池拆解、破碎分选,到湿法冶金、材料再制造的全流程生产线。课堂中抽象的原理与技术参数,在现场转化为清晰可见的自动化设备与实时生产数据,使学生对新能源材料循环再生的关键工艺有了更加直观和系统的认识。

此外,汤林波博士围绕商业模式、市场布局及发展战略等方面,向师生进行了全面介绍。双方围绕废旧电池回收体系建设、再生材料市场竞争力、技术经济性等企业运营中的关键议题展开深入交流,并就行业面临的共性难题——如回收渠道规范化、前端拆解安全、提纯工艺成本控制及再生材料性能一致性等——进行了坦诚而富有建设性的探讨。

座谈环节气氛热烈,思维火花不断迸发。博士生们结合自身研究方向,与企业高管和技术骨干围绕物理/化学回收技术、智能化检测手段及新材料设计等前沿课题,探讨了破解企业实际技术瓶颈的可能路径。企业方对中南大学师生扎实的学术素养与敏锐的产业视角给予高度评价,认为此类“学研产”深度融合的交流为企业创新注入了新思路。

参与学生普遍反映收获颇丰。一位同学表示:“此次现场教学打破了我们‘论文导向’的研究思维,真切感受到技术研发如何对接产业需求,也认识到自身研究在推动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发展中的现实价值。”

带队教师郑俊超教授总结指出:“新能源与储能是关乎未来发展的战略性产业,急需具备深厚理论功底与产业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带领学生走进企业,正是为了在他们心中播下‘问题导向’与‘价值创造’的种子。未来,学院将持续深化与恒创睿能等优秀企业的合作,共同探索产学研协同育人新机制,为我国新能源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本次中南大学博士生团队赴恒创睿能的现场教学,不仅是课程教学的有效延伸,更是高校积极对接国家战略、服务地方产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实践。活动有力推动了学术前沿与产业需求的深度融合,为培育引领新能源产业创新的高层次人才奠定了扎实基础。


(一审:郑俊超;二审:雷小轲;三审:陈爱良)